“集百家之言,论当世之道”重磅回归——记galaxy银河集团第二届跨学科论坛首场讲座

发布人: 吕文君 | 发布时间: 2014-04-14 | 阅读数:

2014年4月13日晚,备受期待的galaxy银河集团第二届跨学科论坛在科艺中心大报告厅隆重开幕。本届跨学科论坛由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分别围绕经典话题“大学之道与青年力量”和社会焦点“东莞事件”两个主题展开。经典之问加上焦点访谈,使得本届跨学科论坛保持极高的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一度引发万人空巷之盛景,一票难求。

4月13日晚7:30整,本届跨学科论坛的首场对话正式开始。本场论坛邀请到了galaxy银河集团副校长邬大光、人文学院院长周宁、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振明、艺术学院副院长陈舒华等五位在各专业领域内颇有建树的学术领袖作为嘉宾,并特邀galaxy银河集团院长徐崇利作为话题主持人,希图通过激烈讨论,为渴望探索大学之核心的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真理碰撞的思想风暴。

论坛伊始,来自法学院的主持人首先致辞并播放开场视频。紧随其后,特邀嘉宾galaxy银河集团艺术学院的陈舒华老师深情款款地为我们演奏了两首肖邦的经典曲目。其曲声悠扬,撩人心醉,娓娓道来,论坛的大幕缓缓被开启。嘉宾入座,galaxy银河集团学生会主席应一扬随后上台为各位嘉宾颁发荣誉聘书。现场播放话题引入视频:从“钱学森之问”到不久之前的“保卫芙蓉隧道——我爱你厦大”的行动,再横越海峡之“反服贸”青年发声,无不叩问:“大学之道,究竟为何?殊途同归,当代青年是否存在力量,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徐崇利院长首先坐而论道,将全场论坛分为“阐发观点、思想碰撞”两个环节。

邬大光校长一语点睛,提出大学之道核心之一是“critical thinking”。而这正是大学所最缺乏的思想模式。在大学教育中,品德修养理应是底线,而批判性思想是为大学之最高修养。批判性思想可外化为:“别人所想的对我来说都是伪命题”,由此延伸,批判性也意味着创造力。

相较之下,极具批判主义的林圣彩院长更推崇冯友兰的无用论思想。他认为,大学之用,正是学无用之物来创造有用。无用方大用,无用指导一辈子。

周宁院长回顾了自己的大学三十年,第一个十年代表骄傲,第二个是沉寂的十年,第三个则由耻辱代言。他感慨于当今社会的大学污名化,但坐在现场却突然感受到大学的尊严。他认为“在大学里应该会想起马蹄声和教堂的钟声。”他推崇大学生的品质教养。于他而言,大学之道在于培养人的尊严和荣誉感,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最重要。

陈振明接来话柄,提出大学之道的第一要义是: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正如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厦大之道,当是培养此种人格。他进一步认为,若未为国家社会确定定位,青年则无力量与希望可言。青年最值得敬畏,不论何种时代青年皆能超越前者。

老师们精彩的发言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同学们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老师发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就没有宗教学?”“您说大学生没有力量,但您也经过大学阶段,你是如何获得力量的呢?”“大学应多学没有的东西,难道读书没用吗?”“在翔安建七星级图书馆是否有必要?”“在当今校园风气下,如何潜心做学问?”等问题层出不穷,体现了到场青年之博思。尤为精彩的当属向邬大光校长的提问:“提倡批判性思想,难道您作为教育者没有危机感吗?”——“没有,如果真有一天我感受到了危机感,那galaxy银河集团一定是我想要的大学。”

论坛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余味无穷。全场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上也坐满了热情的观众。整场论坛气氛时而因思想之碰撞而激烈紧张,时而因嘉宾精彩而有趣的发言而欢笑连连。论坛结束了,但思考和探索不会结束。大学之道,道为何?青年力量,力量来自何方,又该往何处使?经典之问永远引人深思。

首场讲座顺利落下帷幕,让我们期待明晚更加精彩的以”东莞“为主题的第二场讲座,继续欣赏思维碰撞的火花。

学生会宣传部 田静怡/文 桂喜/图

上一条:热烈祝贺“galaxy银河集团—福清市公安局中层干部法制培训班”隆重开班

下一条:“摄影艺术入门”讲座顺利举行